神品流轉 : 兩個故宮的離合

【前言】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從政治、外交的獨特角度爬梳了兩個故宮的世紀糾纏
博客來-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

(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一詞,中文裡的「故」可指過去、遠古之意;「宮」可指宮殿、皇宮之意,近代民國成立後,將元明清時期以來,專由皇帝所居住的北京紫禁城設立為博物院,並冠以「故宮」二字。

此後,中文世界裡提起故宮就是指紫禁城,不會是中國大陸上另一個城池宮殿的遺跡,也不會再用什麼古城、舊堡的形容詞來稱呼紫禁城。

世上只有一個紫禁城,所以不會有另一個故宮,而裡面歷代皇帝的收藏則會成為後世人的公共文化財,非一人所有,與國同壽、和民共享—理當是這樣的。

直到1949年,中國成為了兩岸(cross strait),有了兩個政府、兩個政治實體。
從此北京有一個故宮、台北也有一個故宮,世上有了兩個故宮。

而日本記者野島剛先生所著的這本書,就是在述說這段因緣的由來,和近代發生的一些故事,既是歷史,也是報導文學;文筆簡潔明快、篇幅適中,字數不會多到沈重,也不會少到不夠分量,並且透過了詳實的訪問,顯現了強大的說服力。

這不是個輕鬆的題材,筆者盡可能的以自己的方式以網路資源、故宮簡史的部份文字和圖文說明重新「包裝」一下,限於才能和學識,若有疏漏不全之處,一切責任都在筆者身上。



【上部】

(1911—1925)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1911年十月十日的這場軍事行動,擴大到全國;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宣布退位,隔年元旦民國成立。

一國政治的更迭上不是像老百姓父死子繼那麼簡單,尤其是以革命發起的。

當時實力最大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也是當時世界上各國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
可是宣統帝和那些清朝內廷人員怎麼辦?只好暫時讓他們繼續住在紫禁城裡。

這就是一個大錯的開始。

在此,先簡單說清朝的歷史;滿清十二帝,自順治入關後,至宣統則有十任皇帝,統治時間是1644—1911年,共268年。
最強盛時期是康雍乾三世,即康熙、雍正、乾隆三帝,1861年之後同治帝時進入慈禧和恭親王等人叔嫂共治的時期,在最後三帝—同治、光緒、宣統時期都是幼年繼位,大權操之於他人之上。

清高宗乾隆帝自封十全老人,他的文治武功是自我吹噓的成份居多,但他對文物很有收藏的熱情。於是想投乾隆所好的大臣為了邀寵,也為了政治前途,獻寶就成了一個門路。當然,檯面下不可告人的的搜羅手段就更多了。

而乾隆也是史上著名的落款蓋章的皇帝,眾多書畫文物被他的印記和題字給「污染」了,雖然這也讓後世的文物專家多少得以驗明文物正身出處。

皇帝富有天下,連他人的性命都是一言而決,生殺予奪,想要區區文物那又何難?
而且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乾隆前期又是清朝國力最盛時,也不知有多少前朝文化瑰寶就這樣進了宮。

但是,清廷後來腐敗不堪,清廷國軍—即八旗軍隊淪為外強中乾的擺飾,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無力對付外國軍力。而在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咸豐帝出逃熱河,京城文物遭受第一次大洗劫。

第二次的大洗劫是1900的庚子拳亂,即義和團引起的八國聯軍,皇宮文物再一次大量流失;但是元明清以來的珍品累積而來的家底其數量自是厚實,於是仍有大部份就這麼留到了溥儀手上。

對強者來說,弱者無力保護寶物就是一種罪惡;有本事的話,就顯示出足以抵抗的實力啊!
這就是殘酷的事實,但是當時清廷已經沒有實力了,只能看著國寶流落國外。

溥儀三歳作皇帝,七歳就退位;他的身份出身使得根本沒有人會去訓練他如何在市井謀生,北洋政府照顧舊清廷的經費也不夠用,只好變賣文物以求其財。
一開始是內廷人員私下或上下交賊的流當,後來溥儀也成了這個盜賣集團的頭頭之一。

這是文物的第三次浩劫,大量國寶流出宮外,成為國內外藝術收藏家爭相收購的對象。

這其實是北洋政府沒有妥善處理清廷人員所造成的,事實上當時政治環境動盪不安,欠缺文物管理的觀點和專門人員也是自然,這是溥儀的悲哀,也是國寶的悲哀。

(上圖為北京故宮)

等到1924溥儀被逐出皇宮,1925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才結束這場內部人員監守自盜的行為。而後故宮博物院成立,1925年10月10日正式開幕;這時,距民國成立已過了14年,可見流失的量有多巨大。

(1931—1948)

民國初期的南北分裂、軍閥割據終於在1928年結束,蔣中正領導的南京政府北伐成功。但是日本方面在1910佔領朝鮮半島後,趁著一戰又據有了山東青島,1917俄國大革命後蘇俄無法南顧,中國東北滿州地方成為日本極為想方取得的目標。

1931年,民國二十年東北九一八事變 滿州國成立,日本關東軍自朝鮮佔領了東北,日本史稱柳條湖事件或滿州事變。

溥儀在滿州國成為傀儡皇帝,1945年8月終戰後,卻被蘇聯抓去勞改,一生坎坷。

日本侵攻在即,北京離東北地區只是咫尺之遥,情勢已然不利中國;若是守得住,不怕日本打來,那麼之後故宮文物自無須大量且長程的遷移了,但事實當然不是如此。

於是1933年起,開始中國史上最長的文物漂流之旅,直至1945日本戰敗,從大西南方回到南京為止。
裝箱的文物達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箱,近二萬箱分批南運到上海、南京,隨著國民黨戰事不利又移動了近一萬七千箱到四川,兩千多箱則留在了南京。

1935,部份文物前往英國倫敦展出,這是有以文物外交拉攏英方的意思,英國曾在1902年與日本成立英日同盟,展延至1923才終止,若能得到英國在外交上的支持,對中方自然是有利的。

等到終戰後的1947年,四川的文物又再次會集於南京;但是,神品流轉仍未結束,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了。

(摘自:《廢墟的力度-北溝藏寶傳奇》中文預告片)

三年不到,1948戰事已是國民黨即將失敗的時候,蔣中正開始進行撤退到台灣的計畫,重中之重是人員和裝備,但軍費的來源即上海央行的黃金更是緊要。除了黃金,還有故宮文物,也必須一併帶走,而做為最高統帥的蔣中正,對於該決定的的決策心理又是作何感想?

這是野島剛本書中的一個要點。


【中場休息:故宮文物的象徵】


首先,骨董文物的意義絕非金錢而已,拍賣場的價錢對已作古的創作者而言既摸不到,也用不著;大多數的情況是人死百年後其文物才大大出名,顯其高價。

而高價的由來,是因為其文物上有其他人們賦予的重大意涵。

在政治上,例如帝王的政權代表物—傳國玉璽,自秦漢以來就是皇權正統受繼的象徵,「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系指皇帝為天子得以統治天下。 傳國玉璽若是重現於世,於今日來說當然不是取得政權的代表物了,而是一件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文物。

除此之外,歷代能工巧匠、詩詞畫家將一生才智,刻畫在紙上、石上、玉上、青銅上,流傳到後世,可以讓後人一探前時之境地,亦可留名於青史之中。文物自然是程度有分,唯有藝術價值高,或有重大歷史事件相關之物,且為原創真跡之物,才可列入國寶之林。

這樣一來,故宮骨董文物令中國人著迷,亦使國外歐美人士力於收藏也是自然。而且國寶有其唯一性和稀有性,總不能叫當初刻翠玉白菜的人死而復生再刻一件,再來也不見得有同樣的一件玉石可刻。

(來源:維基百科)

而到了民國初年,自北宋徽宗起,經元明清合計千年以上歷史累積的清宮收藏,有不少流落到了日本。

日本與中國一海之隔,再加上語言屬於漢字圈,來往便利,許多日本商人也是藝術愛好者兼收藏家,趁著中國大亂收購了許多件國寶文物於日本。
如果,抗戰之前故宮文物不事先移轉的話,由於八年抗戰其間,中國軍隊從未攻回到北京,可以想見文物大部分都會流失到日本吧。

而蔣中正為何花費大量人物力在移轉故宮文物之上?實在是文物已不單純有藝術價值了,而是政治上擁有文物的政府才能有其正統政權的意味。

承平強盛時期,人民會把心力轉移到工藝品上,因為戰亂時期最重要的是保命,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文物的水準越高,代表該時代的和平時期的國力越強,所以人們可以把心力貫注在工藝品文物之上。

就這點來說,文物是一種過去留下來的美好;另外皇帝的國寶,不只是私下玩賞而已,也會獎賞給功臣,作為籠略的手段;這就有統治工具的意義在。

而經濟上,知名的中國瓷器即是重要的輸出物,在宋代之後為中國賺取大量國外的白銀;「china」是中國的英文,原是「秦」的轉音,由於瓷器是中國輸出文物的大宗,瓷器的英文後來同樣也是「china」。

瓷器的技術在宋代達到當世的最高水準,是中國技術力的最高代表物。也同時成為外交工具,作為給朝貢國的禮品。




綜上所述,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國的文物,有政治性、經濟性、外交性、文化性,其他的書法、繪畫作品亦有,但沒有瓷器那麼濃厚就是了。

故宮文物即是中國,故宮的政治正統性就在於此。


蔣中正相信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陸;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可是事實上,是能留在大陸南方抵抗還是留到台灣島上抵抗,那一方看起來比較有希望?

當然是能留在大陸南方希望比較大,可是徐蚌會戰失去最後的精英部隊後,蔣政權已經連留在南方像南宋偏安一樣的實力都沒有了。

這樣一來,唯有帶走文物一途了,帶到台灣還能宣示其代表中國的正統性。正統性是蔣念茲在茲的事,絕對不能承認中共政權,那是「漢賊不兩立」的理念。

中國是儒教國家,有許多文物是歷代讀書人也就是歷代的知識份子所留下的,可以說文物本身代表了儒家歷聖「道統」的象徵。繼承了文物的中國歷朝,就是繼承了秦漢以來的中國。

本來歷史最先是口述,然後而有紙文和工藝品的記載,文物可說是歷史最有力的一種「證物」。

秦有多強大?那可以去看看兵馬俑,回想那個時代,居然能有此規模;
兵馬俑既是文物,也是證物。
據有故宮文物,也據有了中國歷代以來的證物。

只要有來台北故宮觀光的國外人士,無疑就能看到這些代表中國的文物,而據有這些文物的是台灣,於是台灣才是繼承清朝的正統中國,這就是蔣中正要的。


【下部】

(1949—1976)

第一批:七百七十二箱
第二批:三千五百零二箱
第三批:一千二百四十四箱

原本有七批,但情勢快速惡化,加上天象不佳、逃難人口占據軍艦空間,使得搬移作業大大受阻,且當時北京故宮院長馬衡消極以對,不可不謂時勢比人強的道理。

而且除了南京的故宮文物,還有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外交部、中央博物館等機關的重要文件,也在這帶來的三批之中。

雖然無法移動所有的文物,但是質量已是全部文物中堪稱上乘的珍品了。

首先,文物存放於台中的霧峰鄉北溝文物山洞(現在的臺中市「霧峰區」)。 當年只能以克難的環境保存及清點文物,在1965台北故宮建成前,國寶在台中待了16年。

北溝文物山洞後來在1999的921大地震所毀,成為荒境;之後在有心人士的努力下,登錄為台中市文化資產。

在台中的十六年中,距離國寶極近的車籠埔斷層卻沒有大活動造成地震,國寶能免於天災,可見冥冥之中自有神奇。

1950韓戰,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1960年代中國進入了大躍進帶來的嚴重饑荒,台北方面增加軍費支出暗中使得台北故宮應原訂於1963年落成的計畫,被迫延到了1965完成;而表面上則以葛樂禮風災的緣故略為交代。


台北故宮是中國宮殿外觀,形式上是接近中山陵的形式而建,且館舍定名為「中山博物院」,於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1965年11月12日)開幕。

钟山风景名胜区

這與世界上其他各國的代表性博物館有很大不同。

當初,是名建築師王大閎的設計案成為首選,但因為是採玻璃帷幕的現代感建築;結果因為當局的中國感情,改換成審委中的其中一人黃寶瑜的設計,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化外觀。

以中山博物院為名也是為了表示繼承孫中山的道統之意。

設計為中華文物的展示所(容器),也必須是中華文化的一份子,就是這麼回事。

1961,台北故宮文物前往美國展出,為期一年。

北京故宮方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正式成立,以北京紫禁城故宮為主的建築並沒有遭到國共之間的戰火破壞,等到南京的文物回來以後就可以恢復原狀。

只是1966年起的文革,使得故宮暫停開放,1971才又正常營運;直到1976年毛澤東死後,文革才正式結束,鄧小平上台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1987北京故宮登錄為世界遺產。

1980年,對國寶遷移有莫大功績的莊尚嚴先生離世,享年80歳。

1987(民國7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奉總統令頒布實施,故宮院長由行政院特任之。 (摘自故宮簡史)

而1975年,蔣中正於台灣過完了他的一生;自1949年後,他再也沒有踏上大陸故土一步。


(2000—2008)

台灣在2000完成首次的政黨輸替,陳水扁政權上台,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故宮,也因人設政,改換新方向。

民進黨生於台灣,不以中華認同的華夏思想為神主牌;主要是以台灣本土意識為優先的本土性政黨,扁上台之後杜正勝成為院長,杜以減少中華文化的連結,加入台灣以及亞州文化的收藏,減少故宮的大中華政治性為目標。

故宮的收藏來自清廷皇帝的文物,以當時的情況,可知絕大部份都是東方中華文物,不會有西方色彩,可以說是極為純正、一國一史的收藏品。

但世界上各大博物館,如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都以有其他世界各國的多元化收藏著名於世。

像故宮這樣一國一史,濃厚得如同進不了水的油一般的博物館,在世上是僅有的。
這也是因為中華文化是東方最早發展,國力強盛期最久的文化,超過二千多年來累積的豐厚底蘊之多,作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的中華優秀論,其體現就在故宮文物上。

強大總令人心醉。

杜正勝針對故宮的中華觀認為其中有之狹隘,改以台灣化、亞州化、國際化的方向進行改革。並引入企業經營理念與工作方式,制訂「文物藝術發展基金收支管理及運用辦法」。
(摘自故宮簡史)

除了要增加中華文化以外的收藏,最大的一個計畫就是嘉義「故宮南院」,這也有南北平衡的意味在。

但是這個2001年起的計畫嚴重落後,直到陳水扁2008年下台仍未完成。

2008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十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700003961 號令)修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原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由於當時國民黨立委在立院仍佔多數,民進黨曾試圖在修法的過程,將第一條的中國古代文物的「古代」去除,但並未成功。


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2009—2015)

2008年馬英九政權上台,兩岸進入新的交流期。
周功鑫女士為新的台北故宮院長,她原為前故宮人,台陸雙方於2009年展開兩岸故宮交流。

2009年二月,周功鑫訪問北京故宮;三月,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回訪台北,並召開共同記者會,確立合作架構。

2010年,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展的構想。
2011年,中國浙江省博物館的前段「剩山圖」和台北故宮珍藏的「無用師卷」,六月二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台北故宮同時展出,即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__展覽概述

1996時,日本NHK曾有向台灣詢問故宮文物赴日展出的計畫。但是當時日本仍未通過文物展出可免除假扣押的法律,台灣方面害怕赴日展出時會被中國提出假扣押的要求,如果國寶遭到扣押,勢必引起若大風波,於是當時文物赴日並未實現。

當時拍攝了十二集的特集。

NHKスペシャル 故宮~至宝が語る中華五千年~

2008年,為了促進馬政府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故宮赴日展出已是重要的外交目標。免除假扣押的法律終於在2011年於日本國會通過,國寶赴日已成定局。

2014年6月24日(火) ~ 2014年9月15日(月),故宮國寶在日本東博(東京国立博物館)
展出,即特別展「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宝-」。



東京国立博物館 - 展示 日本の考古・特別展(平成館) 特別展「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宝-」

為此,NHK也在6月28、29播出前導影片,精美之極。
有字幕組製作這二集的中日字幕,欲觀看者需略為搜尋。

NHKスペシャル | シリーズ 故宮第1回流転の至宝



2015年,嘉義故宮南院終於要在十二月二十八日試營運,台北院區也開始擴建,故宮即將進入新的里程碑。

故宮南院試運 首展翠玉白菜 | 蘋果日報


【後記】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其中仍有部份情節未在本文中提及,實在是避免文章冗長之故,另一因素實在是累了。

中國崛起後,有錢的中國人開始大肆向外購買國寶;國寶回流的章節在此就略為不提。

近年來,由於陸客的增加和故宮文創產品的熱賣,故宮收入逐年水漲船高,在故宮103年度年報的資料中,2014年營銷收入即高達九億元之多。



有興趣的話,請去閱讀原著和其他相關書籍,或者去花台幣250或150元去台北外雙溪故宮走一趙,享受國寶文物之美。

本文完稿時,正值台北故宮在台開館五十週年(1965—2015年11月12日)前夜,
而故宮正在展出郎世寧這位康雍乾三世的著名中國西洋畫家特展,令人神往。

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_展覽概述



延伸閱讀:

Google Art Project 藝術街景大升級!導覽台北故宮博物院 - 電腦玩物

故宮的故事:國寶搬家記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

蔣勳教你看「富春山居圖」|時尚生活|天下雜誌第474期

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行政 > 行政服務 > 新聞專區 >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圓滿成功

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行政 > 行政服務 > 新聞專區 > 「對等、互惠、感動」 故宮赴日展件公開 每周巨獻,當翠玉白菜出巡

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行政 > 行政服務 > 新聞專區 > 日媒「神品至寶展」宣傳海報未載明「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強烈抗議要求立即改善否則不惜撤展

故宮赴日展出之「國立」名稱的問題 | 今藝術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野島剛:日本人眼中故宮有很大象征性(圖)--文化--人民網

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行政 > 行政服務 > 新聞專區 > 向老故宮人致敬 <廢墟的力度-北溝藏寶傳奇>紀錄片 台北首映會暨綜合座談

廢墟的力度-北溝藏寶傳奇



[轉錄]Re: [國際] 請問北京故宮的八卦 - 看板 CHING - 批踢踢實業坊

【芸術】特別展「台北 故宮博物院 - 神品至宝 -」 - cibits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委員-管碧玲新聞稿-故宮大紅包圖利自己 消費合作社今年每人分紅6萬元!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委員-管碧玲新聞稿-管碧玲:公務機關消合社盈餘與國庫關係應明確規範

合作社法修正 故宮條款過關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博客來-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

「朕知道了」 掀起搶購 - 中時電子報

Re: [問卦] 故宮國寶以供陳覽的文物價值約7千萬美金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Re: [新聞] 只花89元買「這個碗」 賺了6千多萬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認識日本煤油暖爐

思源黑體 Noto Sans CJK = Source Han Sans

理險又理財的買保險讀書心得(二)--醫療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