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今天是累積破3000病例數,順著前文的脈絡;不吐不快的寫下去。
一直以來我國使用的就是「築牆」戰法來對抗新冠病毒的;
由於台灣人民有著舉世罕見的高配合度,
加上隔離強度高、海島地形未跟他國接壤、
對於中國封關相當地早、口罩能大量生產等因素;
完成了近一年內低確診數的成就。
去年一整年連一千例都不到,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但是國家必須在合理的範圍和法令構成要件成立下才能將人隔離,
也就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等「築牆」作法,
時間則依主管單位而定。
今日雙北疫情最嚴重,仍然是台北市萬華區。
很難想像這是寸土寸金,人潮眾多的西門町星期五下午五點過後。
(以下畫面為市政府的街頭實況鏡頭)
西門町/Ximending/西門町ストリートパフォーマンスエリア/서문정 | 臺北旅遊網
那麼要找出予以隔離的確診者靠的是什麼?也就是「篩檢」。
這裡並不是深入討論技術層次,重點在於「要不要普篩?」
而這個爭議自去年就發生了。
根據CDC新聞稿,五月七月八月都有發佈新聞稿,結論是無普篩之必要。
我看了相當多的正方、反方、有條件的普篩等立場的文章,
有的是技術上的問題、有的是預算上的問題、有的是人力上的問題,莫衷一是。
而到近一星期平均200例以上的五月現在,最為嚴重的雙北已經是逼到不得不篩了。
加上其他縣市也跟了上來設立快篩站,實是為了把潛伏的病例找出來,
避免擴散感染到健康者,尤其是無症狀的陽性確診者將病毒傳染到整個社區。
全台快篩站、社區篩檢站地點一次看 每日服務量能有限【不斷更新】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這樣的話,每日確診都會快速增加,兩個星期內日均數會上升到300以上吧;
而第四級的條件幾乎是一定會達到的。
現在五月中,普篩對反普篩的爭論又起; 爆發了當然要篩,
那麼在未爆發前實施普篩有沒有可能讓台灣迴避現在這個「世界線」?
還是即使篩了也是同樣結果?
就陰謀論的想法,只要不普篩,確診數維持在低數字,維持「防疫成功神話」;
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蓋牌」的話,說不定能拖到疫情平息。
然後,主政者就能夠名留青史,獲得極高的政治聲望;以後選舉大大有利。
還是說,CDC內部的專家在經過各個觀點的交叉、審慎、周延、經濟上....
總之千算萬算了,最後作出「不普篩」的決定,然後「一以貫之」、「不人云亦云」。
如果是後者,那麼CDC是沒有什麼好被責難的;只要不是「政治考量大於專業考量」的話。
CDC在享受成功的榮光同時;也要有承擔噓聲的責難之覺悟。
我對疫苗購買量過少和過於遲緩這兩點,認為CDC和執政黨責無旁貸。
但對於未爆發時的普篩要不要作,CDC選擇了不作,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現在的「普篩量能不足」恐怕也因為先前的不篩而留下了隱患
(醫院在沒有要求之下不把資源優先放在篩檢),沒有爆發就算了;
現在井噴式爆發後篩檢速度過慢,實在也脫不了怠惰兩字。
作戰中參謀本部中攻方和守方各有各的理,
部隊長在自由心證下作出了決心,
那就是他的權力意志。
成敗壓力,尤重千鈞。
現在開的餐飲店不僅少且開的話都不能內用,出外人都不能好好吃飯休息。
工人休息拉下口罩喝水用餐 路人斥「就是你們這種人」引眾怒 | 鄉民爆報看 | Oops | 聯合新聞網
大眾運輸、公車、捷運、台鐵都要實聯制,出入銀行、超市超商都要實聯制。
整理包/全國疫情警戒升三級 超商、超市、量販新措施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這會是很長一段時間,把「異常」當作「正常」的日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