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上中下策

日前,5/28已過;兩個星期內隨著校正回歸和每日確診的增加,

解封之日遙遙無期。

在三級警戒之下,絕大數的台灣產業都受到重大衝擊。

服務業失去大量來客、餐飲業禁止內用收入大減、

客運業乘客不來仍要油料司機成本、補教業強制遠距或停業等等、

各級學校停課使得團繕業猛然斷炊而陷入慘業,娛樂業更是慘烈。

 

家長等不到暑假就要提早面臨孩童長期在家教養的問題,尤其是雙親雙薪沒有後援的家庭。

這次疫情來得又猛又快,多少窮人、乃至於中產家庭能禁得起這次疫情風暴?

 

許多例子不勝枚舉,政府該思考的、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縮短警戒,進而結束自肅」。

(自肅是日本針對日前疫情實施的緊急事態宣言的民間一般用語,

相當於自主減少接觸和居家管理)

過去一年,台灣在「防疫」上做得尤其出色,達到2020年不到一千例(8百多例)的奇蹟。

 

但是「防守不如攻擊」,千防萬防總應了「鴨蛋再密也有縫」這句話,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人久了總會疲乏、會大意、會失去戒心,結果就是五月中的疫情大爆發。

 

回到正題,政府和CDC不是沒有想到方案,那就是大量進口疫苗提高施打率。

就如同新聞報導的,立院今年開議,行政院就有報告國外疫苗的進口數和日期。

 

台灣購得2千萬劑肺炎疫苗 蘇貞昌:第一季陸續到貨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以下是內文節錄:

『(原音)包含全球疫苗供應平台(COVAX)約476萬劑,大概在今年第一季可以得到。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我們購得1,000 萬劑,今年第二季可以購得,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今年的第二季可以取得。』

行政院COVID-19疫苗專案報告 2000萬劑最快首季供應 | 政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事實上,就算沒有疫情,既然你跟人家簽約了也有說確實日期和期限;那就該如期到貨。

結果到了第二季快結束,台灣目前只有多少疫苗?

答案全台灣都知道,3月到的31萬AZ、5月中到的41萬AZ、5月底到的15萬莫德納,


 

總數是「88萬疫苗」而已,連百萬都不到。

 


 (取自聯合報5/30)

 

現在已經五月底,跟2月底說的數目和時間天差地遠,

而且完全沒有解釋為何遲誤和少量?

如果如期如量到貨,疫情會不會受到控制,進而不需要進入三級?

如果不是疫情爆發,恐怕連立委都不會注意到跳票了。

 

我國目前拿到最多疫苗的來源還是COVAX的61萬AZ,

COVAX為何?根據CDC新聞稿:


 

COVID-19:全球疫苗研發進程與公平分配機制初探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OVAX因為印度疫情,來源已經有所不穩了,

台灣能有COVAX的476萬劑是因為20%來算的,

台灣有2300萬人口,自然是20%左右的476萬。

 

Covax:與窮國分享新冠疫苗的國際行動 - BBC News 中文

內文節錄:

「Covax 疫苗接種分三個階段推廣:第一階段,醫護人員和社會看護照料人員優先,3%;第二階段,65歲以上及有基礎健康問題的群體,20%;第三階段,其他優先群體,20%以上。

有一個限制條件,在Covax計劃捐助國接種率未達到人口20%之前,任何國家獲配送的疫苗數量不得超過20%人口接種所需的劑數。 」

 

但本來寄望COVAX就是不切實際的,除了最重要的印度因素;

只有拿到476萬劑本來就不夠用的。

COVAX只能給基本的量,其他的量你自己要想辦法解決的。

華爾街日報:理想主義不敵人性自私 COVAX遭逢挫敗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台灣需要的疫苗總數,全台灣人都知道,約莫是4000萬劑;

COVAX的476萬只夠其中的十分之一,而且供貨還不穩定。

十分之九還是要靠自己買或自己生產而來。

 

台灣目前的打算,根據CDC和總統府的公佈:

蔡英文:疫苗須由中央統籌 已購買近3000萬劑 | 政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照期程,我國只能在八月底只能取得一千萬劑,離四千萬劑仍然遙遠。

 


因為疫情已經是「遍地烽火」的地步,對於明年有選票壓力的地方政府首長來說,

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候,南投縣府先開第一槍,申請買BNT疫苗。

所以CDC回應了:

 


可是全國相信CDC到現在,疫苗買得不夠多、不夠快是事實啊。

如果現在中央有足夠多的疫苗可以分配,又那會有地方政府得要自謀生路呢?

 

疫苗不夠多,施打率就不夠高,就不能解除警戒(全封或半封城);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台灣要的是能「解除異常,回復正常,越快越好」。

紓困後疫苗先,買得到疫苗就不用拖一天又一天了。

 

如果到八月底才能到一千萬劑,那先前2月的報告就是錯了,也沒有抱歉。

而且這一千萬劑就算打了,當然還不能解封,因為施打率還是不夠。

那麼其他的二千萬劑會不會等到年底前才到貨而且要拖到明年才能打完?


台灣人民能撐到年底或明年嗎?

如果說沒有其他辦法那就算了,可是並不是這樣的。

台灣其實有別的路可以走的。

 

上策就是不管是什麼廠商,只要是國際認證且國外普遍施打的最快入手的貨源都要訂購,不管代理也好、不是也罷,反正BNT、AZ、Moderna,「小孩才做選擇,大人我全都要」,盡快把目標劑量滿足。

中策就是把BNT放一邊(明明代理和原廠是一樣的東西,算了),全力買AZ和Moderna,有少量需求缺口的需要填補,看是用COVAX和國產疫苗來補。

下策就是AZ和Moderna買得不夠快不夠多,想等國產疫苗上市做為一大部份的劑量。

 

偏偏現在政府就是要走下策,好像等三個月、等半年都無所謂一樣。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能多快一天回復正常就要多快一天」。


而且二期的國產疫苗短期內勢必不可能被日後國際上的其他國家認可作為「疫苗護照」。

 

站在全球疫苗戰略和商業利益來看,新冠疫苗日後會像流感疫苗和肝炎疫苗等等成為常見的疫苗,到了普遍注射新冠疫苗的情況,才能達到了真正「滅疫」的結果。

 

全球七十四億人口,用七十億簡單估算也需要一百四十億劑疫苗。

 

光靠三大廠是吃不下來的,再加上中國、俄國或者日後其他國家等等疫苗都會搶佔新冠疫苗的市場,台灣國產疫苗若能成為其中一份子那當然也是我國生技產業的成功。

但有需要明明現在急解決的燃眉之急,

卻要等到三個月後才能提供部份支援劑量的國產疫苗?

 

台灣也不過4000萬劑,在140億劑裡面是很小的存在;國產疫苗的未來可以放眼更大的市場,為什麼要台灣等國產疫苗,台灣人已經等不起了。

 

這也難怪陰謀論四起,什麼炒高股價、什麼公投流產都有;

同樣要進口疫苗,老百姓不在乎太多,只在乎能多快打得到。

中央的3000萬劑現下確實是緩不濟急,空中樓閣。

如果地方能更快購買的到疫苗,就算非得各自報上需求和管道給中央,

即使最後是由中央簽約或分配也罷,能解決問題就好。

 

總之,每晚一天,就有更多人可能死去。

台灣在「防疫」作得好,卻在「抗疫」失足,

距離「滅疫」並非沒有捷徑卻又囿於意識形態而不走。

當其他國家已經走到「滅疫」成功已是咫尺之遙時,台灣應該要走在可行的道路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認識日本煤油暖爐

思源黑體 Noto Sans CJK = Source Han Sans

理險又理財的買保險讀書心得(二)--醫療險